快樂魔法獅是O2O品牌瘋狂老師的業(yè)務轉型。
多知網(wǎng)12月19日消息,在2019中國(廈門)國際人工智能+K12創(chuàng)新峰會上,快樂學習教育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快樂學習”)發(fā)布雙師課堂品牌“快樂魔法獅”。據(jù)快樂學習教育科技集團創(chuàng)始人兼CEO張浩介紹,“快樂魔法獅”是由其2015年創(chuàng)立的O2O品牌“瘋狂老師”業(yè)務轉型而來。在其內部已經(jīng)進行了3年探索,今年將正式進入推廣階段。
據(jù)介紹,快樂魔法獅雙師課堂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,主講老師可以通過大屏幕向全國十幾間教室同時授課,輔導老師則在課前課后全程陪伴。目前,快樂魔法獅以北京為中心,已在上海、湖南、福建等地區(qū)有所布局,面向對象包括公立學校以及教培機構。
快樂學習方面表示,作為快樂學習的戰(zhàn)略級品牌,快樂魔法獅將不斷從人才、技術、教研三點發(fā)力,持續(xù)加強在“科技教育”領域的布局,為中國二三線城市的孩子們提供多元化、豐富高效的課堂。
快樂學習成立于2005年,是一家面向K12領域,專注教育培訓和教育產(chǎn)品研發(fā)的綜合型教育機構。目前旗下?lián)碛锌鞓穼W習、快樂魔法獅、快樂海豚三大子品牌,涵蓋少兒素質教育、K12課外輔導等多賽道,在教學模式上,擁有面授、雙師直播、在線學習等多種教學方式。2015年,張浩曾創(chuàng)辦O2O品牌“瘋狂老師”,2016年,瘋狂老師開始轉型探索“雙師模式”。
在隨后的群訪環(huán)節(jié),多知就雙師議題與張浩進行了探討。
多知網(wǎng):2016年瘋狂老師轉型的時候,為什么會選擇雙師?當時判斷的依據(jù)是什么?
張浩:我實話實說,其實路都是被逼出來的,因為O2O的話,后來被證實了是行不通,但是路總得走下去,擺在我們面前的選擇一個就是做純在線直播,我們當時也做了一些比較淺的探索,但后面我們會發(fā)現(xiàn)說,跟我們團隊的基因可能比較不匹配?;ヂ?lián)網(wǎng)基因的團隊做純在線直播,應該會更有優(yōu)勢。
而我們的團隊可能更擅長做教研、做下沉。雙師模式還是符合我們的特質的。所以很多東西其實也不是規(guī)劃出來的,就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。
多知網(wǎng):但是做雙師,在線這塊對技術要求也會比較高,同時也需要做交互、做個性化。
張浩:對,我們做瘋狂老師的時候,實際上我們在技術上方面也做了很多的探索,也做了很多的儲備。我們把這個技術平移到雙師上面來,這就讓我們在雙師的應用場景里變得非常從容。
所以有一句話就是說所有你走過的路都會有意義。
多知網(wǎng):從2016年到現(xiàn)在,快樂學習在雙師的探索經(jīng)歷了哪些迭代?
張浩:其實這個迭代是非常慢的。我認為雙師距離成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。我說一個我在心里的準備,快樂學習傳統(tǒng)線下面授我們做了15年,雙師這件事情,你要做成線下樣子,那就先做15年?,F(xiàn)在才做兩三年,意味著什么?意味著你才剛剛上路,對吧?
但是雖然大的迭代沒有發(fā)生,持續(xù)的變化肯定也是有的。比如說基于雙師模式下的課程迭代,它是永無止境的。技術的迭代同樣也是,技術的最底層要求就是要保障用戶的基本體驗。在這基本體驗的上面,再增加整個技術對教學場景的個性化、趣味化、提升學生學的效率,提升老師教的效率。
多知網(wǎng):用戶視角這邊嗎?有感受到一些變化嗎?
張浩:從用戶的角度來說,到今天為止,我們已經(jīng)不用再去討論雙師這個模式行不行、不用再去驗證下沉市場的用戶會不會接納這個模式。這可能就是這兩年雙師模式最大的進展。今天要討論的可能就是本地化,是雙師的兩位老師如何搭配提升教學效率,比如說一個主師他要帶多少個班級?有沒有邊界?一個輔師能服務多少學生?有沒有邊界。這些是需要很長時間繼續(xù)探索的。
多知網(wǎng):在通過雙師下沉過程中,本地化的問題如何解決?
張浩:我覺得這個沒有捷徑,就是做深、做透。
在服務方面,我們是希望專業(yè)分工,把這些事情外包給加盟商,我們在后端做好課程研發(fā)、師資、服務就可以了。
在課程本地化方面,我們會做當?shù)卣麄€考試方向的細致研究。但是現(xiàn)在也有一些好處,比如說我拿福建省舉例子,他不僅高考是統(tǒng)一的,他中考也是統(tǒng)一的。
我們的觀點就是要做一個省份,就先做透。我想表達的意思就是要有戰(zhàn)略性、有耐性去做透雙師這件事情,我不要期待這兩三年、三五年內,雙師會發(fā)生怎么樣的變化?會不會有拐點?但是他的未來一定是寬廣的。
多知網(wǎng):為什么會篤定未來寬廣?
張浩:舉個例子,比如說快樂學習過去用傳統(tǒng)線下面授模式,我們只做了10個億的營收,但是在雙師模式下,我們是可以做到100億營收,過去傳統(tǒng)線下面授做到100億營收,但在雙師賦能下,他們是有可能做到1000億營收。因為雙師不可能存在一家公司把這個市場“馬太(壟斷)”了。這就回到了教育的特殊性,因為用戶選擇的時候考察的變量太多了,他可能僅僅因為一個輔師不好,就選擇去了另外一家。
多知網(wǎng):雙師模式下,輔師如何做到個性化?
張浩:我強調的是內容加老師加服務打包輸出,這個服務其實就需要用技術做賦能,整個技術在底層支撐進而形成一個服務體系的閉環(huán)。
比如一個學生的課前、課中、課后三個環(huán)節(jié),我們是形成了一個6步的閉環(huán)。輔師的所有動作會非常細致且標準化。這6步所有的閉環(huán)都可以在一個技術平臺上面進行“監(jiān)控”,學生的學習行為數(shù)據(jù)也會在該平臺上得以承載。
比如說你的學生有沒有預習?多少比例預習了?答題多少人?答對多少人、答錯答對的是哪道題?答錯的是哪道題?作業(yè)提交了沒有?你有沒有批改?等等。
多知網(wǎng):下沉市場成為教育機構搶奪的新增量市場,如何看待下沉趨勢?
張浩:機構為什么做下沉?那么一二線的市場每一家機構都已經(jīng)沒有增長空間了。增量在哪里,那就沿著梯田下沉,每沿著梯田下沉一次,新的市場釋放出來,市場規(guī)模會放大一次。
那下沉有什么規(guī)律需要遵從的嗎?這其實就跟當年搶一線城市的規(guī)律是一樣的。你得在一個地方把你這個機構的品牌做出來,這是最基本的最本質的規(guī)律,沒有什么玄乎的東西,也沒有秘訣。
相當于多少年前北京可能也是個下沉市場,今天一個北京的團隊去打下沉,一定也是有競爭力的,這種經(jīng)歷過高維戰(zhàn)爭的人去打低維市場,它有很大的優(yōu)勢,但是問題是北京的團隊他不愿意下沉,所以我們現(xiàn)在用雙師模式去做。
所以它其實不是把師資輸送下沉,而是通過技術把教學過程輸送下去。
多知網(wǎng):5G、AR等新技術的迭代升級會對雙師帶來怎樣的發(fā)展空間?
張浩:我覺得最大的變化,他會讓你越來越感受不到技術的存在,而這才是技術最應該有的樣子。
所以5G也好,AR也好,一切的技術,最終它都會讓你感觸更多的是人性和人文,感受不到技術的存在,這句話的意思解通俗一點來講,它會讓你在技術環(huán)境里完成一堂課,你會覺得非常的自然和諧。
在今天上課的時候,可能會出現(xiàn)網(wǎng)絡卡頓、信號不好、掉線等等問題,學生會深深地感受到原來自己上的是一堂在線課、原來不是面授課。那技術的更新迭代實際上就是讓學生在上完一堂在線課以后,他感覺到的是老師近在咫尺、是面對面的交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