傳統(tǒng)教育硬件線下渠道優(yōu)勢還會持續(xù)一段時間,但下行或無法避免。

“今年是教育智能硬件新元年”

2022-07-18 19:43:12發(fā)布     來源:多知網    作者:徐晶晶  

  來源|多知網

  作者|徐晶晶

  圖片來源|Unsplash

  “今年是教育智能硬件新元年。”九學王創(chuàng)始人劉衍兵與多知網對話時表示。

  教育智能硬件參與者眾,大致可分為傳統(tǒng)老牌選手、跨界大廠、出版社、新加入的在線教育選手等。

  作為教育智能硬件產業(yè)鏈上游的第三方服務商,劉衍兵明顯感到,今年,教育智能硬件的熱度起來了。

  他認為,教育智能硬件產品最后沉淀下來的形態(tài)可能會固定為幾種,因此,最終要看各個品牌自身的渠道優(yōu)勢。

  他也注意到,當前,教育智能硬件的銷售渠道在發(fā)生很大的變化。“傳統(tǒng)的教育硬件選手最近一兩年銷量受沖擊比較大,他們以往完全依賴于線下渠道的銷售優(yōu)勢還會持續(xù)一段時間,但下行或無法避免。而新選手聚焦在互聯(lián)網銷售渠道,比如自己的私域流量、直播帶貨等。”

  近日,就教育智能硬件的相關問題,劉衍兵向多知網分享了自己的見解。

  以下是劉衍兵的分享(經多知網編輯整理):

  01

  教育智能硬件的銷售渠道在發(fā)生變化

  今年是教育智能硬件新元年。如果說,去年一些K12品牌還沒想清楚要怎么轉型,那么今年很多公司都已經明確要做教育硬件了,參與者越來越多。

  以學習機為例,光我知道的,大大小小的品牌就有一兩百家之多。從教育智能硬件的份額來看,這是最大的一個細分品類。

  從需求來看,傳統(tǒng)選手的教育硬件的功能可能更全,而新興選手側重主打某個細分需求。

  教育智能硬件產品最后沉淀下來的形態(tài)可能會固定為幾種,最終要看各個品牌自身的渠道優(yōu)勢。不同場景匹配不同的教育硬件來滿足孩子的學習需求。從原來的學習平板、網課機,到掃描筆、單詞卡、聽力寶,這些針對自主學習的不同場景的產品形態(tài)會定型下來。

  當前,教育智能硬件的銷售渠道在發(fā)生很大的變化。

  可以感知到,隨著有內容基因、以內容見長的K12選手的加入,像傳統(tǒng)的教育硬件選手最近一兩年銷量受沖擊比較大(競爭者增多,疊加疫情因素),他們以往完全依賴于線下渠道的銷售優(yōu)勢還會持續(xù)一段時間,但下行或無法避免。而一些新選手聚焦在互聯(lián)網銷售渠道,比如自己的私域流量、直播帶貨等,線下的銷售渠道并不是他們主要的渠道。

  除了學習機,我還看好這幾年比較火的掃描筆、單詞卡和網課機這幾個品類。

  一個品類要是想火起來需要具備一些特征,比如攜帶方便、能適配更多場景等。

  以掃描筆為例,這個產品出現很多年了,但是為什么近兩年才火?因為近兩年的算法技術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(fā)展,原來的掃描筆識別不準,現在是又準又快又好,所以它具備了成為一個常態(tài)化使用產品的一個要求,所以才銷量好。

  當前,主流的學習機選手還是停留在賣硬件產品,但是慢慢地,在硬件產品之外,大家都會延伸到服務環(huán)節(jié)。因為學習本身是一個反人性的活動,孩子不喜歡學習,但是通過一些服務的環(huán)節(jié)讓他愿意完成學習,這就很關鍵。

  關于教育硬件的品類創(chuàng)新,我覺得,結合元宇宙、AR、VR的眼鏡屬于教育硬件,用于天文觀測、實驗教學場景等。此外,跟體育相關、監(jiān)測運動參數的教育硬件可能也是個方向。

  02

  教育硬件第三方供應商的生存空間

  一家機構要推出一款學習機,從零開始做到正式推出產品,大概需要一兩年。

  而我們已經在這一領域做了四年時間,如果由我們來做學習機的軟件和系統(tǒng),結合合作方自己的內容,一般需要三個月左右。

  將一兩年時間壓縮到三個月,這便是我們作為第三方供應商的價值所在。

  在整個供應鏈里面,我們比較核心的價值是在軟件的整體解決方案上。我們會融合很多自研的教育資源和算法,實現很多可交互的應用,把它們裝在各種品類的教育智能硬件里(即基于安卓操作系統(tǒng),自研一套學習系統(tǒng),也提供內容)。

  從行業(yè)供給來看,傳統(tǒng)的教育硬件品牌有自主研發(fā)能力,比較成熟。

  比如在線教育公司,他們原來最擅長的是課程內容,但是怎么把內容集成到不同形態(tài)的硬件產品里面去,他們并不擅長,因為要實現這個技術積累其實要花比較長的時間。

  我們還有一類客戶是傳統(tǒng)的數碼品牌,他們的優(yōu)勢在硬件上,當他們做教育硬件時,缺乏教育軟件以及教育資源的開發(fā),則由我們來提供。

  此外,還有出版社。出版社有內容版權,有自己的渠道,如果要把自己的內容做數字化,那也是我們的機會。

  相關閱讀:

  智能學習產品前瞻:當下比拼的是快速建渠道的能力

  “明年上半年,智能學習產品+服務模式,會出現一個小高峰”

  END

  本文作者:徐晶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