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論哪個行業(yè),當規(guī)模做大時,組織上都面臨著一個高效化的問題。

秦漢胡同王雙強:素質教育規(guī)?;暮诵氖墙M織數字化升維

2021-07-06 20:34:41發(fā)布     來源:多知網    作者:OpenTalk  

  多知網7月6日消息,近日,多知網OpenTalk第32期杭州站,“長三角地區(qū)教育新趨勢”主題活動中,秦漢胡同創(chuàng)始人王雙強以《素質教育機構的數字化升維》為題,深度分析素質教育機構遇到的兩個問題與規(guī)?;l(fā)展時組織數字化升維的必要性與方式。  

640.png

  (秦漢胡同創(chuàng)始人王雙強)

  來源|多知網

  整理|胡曉倩

  圖片來源|多知網

  核心觀點:

  1、素質教育規(guī)?;\作時,想要健康運營,必須要多科目經營,而且是采用賣課時的模式。

  2、無論那個行業(yè),當規(guī)模做大時,組織上都面臨著一個高效化的問題。數字化升維乃是其解決途徑,高效的對象是規(guī)模和速度,組織一旦高效,可以有更快速的發(fā)展,搭載更大規(guī)模的用戶量。

  3、素質教育有如下幾個特點:第一,供需資源足夠多,只是不夠標準。例如有足夠多的家庭,提供交付的課時也足夠多,但交易周期長。第二,統(tǒng)一品質很難。教育是人陪伴人的結果,而且藝術類的老師、學生,每個人都是千人千面的,這使得交付很難標準化。

  4、未來的企業(yè)核心競爭力就是空間×內容的N次方,N是數字化技術。無論是大是小,無論匹配什么樣的需求,如果要面臨競爭必須完成組織的高效率化,就是數字化。

  以下為實錄內容(經多知編輯整理):

  素質教育有這種特點——像天上的星星一樣,可能不少,但是比較“高冷”,不高頻、非剛需,這樣領域或賽道,能不能規(guī)?;\維?能不能打造強大的組織,讓它在擁有更好、更多用戶的基礎上,為這個社會創(chuàng)造更好的服務?

  我個人1998年大學畢業(yè),2002年創(chuàng)業(yè)做國學教育,目前在該領域探索了將近20年,過去很多挑戰(zhàn)主要來自管控,主要是品類的規(guī)?;\作、組織和公司運營治理的挑戰(zhàn)。

  

  01   “素質教育規(guī)?;\作時,必須要多科目運營,而且是賣課時”

  素質教育與學科類培訓不同,前者始終面臨兩個問題:賣課時還是賣課程。科目選擇是簡單還是困難。

  

640-1.png

  學科教育,家長進行選擇、交付就可以了,由于產品標準化,而且這種學習和家長的利益非常協同,這樣對系統(tǒng)和管控的要求不是那么高,因此學科培訓是賣課程。

  但是素質教育,比如體育類、美術類、舞蹈、鋼琴、古箏古琴,賣課時的話家長是很樂意的,因為課時即便學生缺課還是可以持續(xù)使用。

  目前來看,部分素質教育機構做不大或者不能持續(xù)盈利的原因之一可能就是選擇賣課程,其結果很可能就是家長當場的付費意愿被極大地分解,回家一考慮就錯過了,效果大打折扣。同時,一旦賣課程,家長可能學完課程就不再續(xù)費。

  另一個原因在于科目選擇,科目選擇要豐富,否則很難支撐起獲客、運營成本、市場。

  增加一個新品類如圍棋或者古箏時,運營難度將大幅度提升,對組織挑戰(zhàn)很大。但產品越綜合競爭優(yōu)勢越大,當做大、跨區(qū)域發(fā)展時,單品肯定更容易受到同行的競爭,而產品綜合獲勝概率更大,甚至競爭不在一個維度。

  所以,素質教育機構,包括現在所有大的方向的改革,都趨向綜合。這個領域沒有給社會帶來那么大的利益與焦慮,因此也沒有辦法聚集,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對素質教育可能是一個利好。

  

  02.  “素質教育規(guī)?;黄破款i的唯一出路就是組織數字化升維”

  賣課時的話,只要產品交付的品質夠高家長就會續(xù)費,這樣可以抵消素質教育非剛需性質帶來的缺點。但是,一旦賣課時就有了庫存和賣場,賣課程則是0庫存,只有賣場,直接交付。

  所以,素質教育規(guī)?;\作時,想要健康發(fā)展,就必須要多科目經營,而且是賣課時。機構突破10家、20家、40家、70家跨區(qū)域經營時,會不斷碰到管理上的瓶頸,此時必須要解決的就是組織的數字化的問題,唯一的出路就是完成組織的數字化升維。數字化的本質是組織效率和交易的標準化,標準化后才可以形成小單元組織高效率的循環(huán)。

  怎樣理解組織效率的標準化?世界上最高效的組織就是父親與兒子,因為有充分的信任,不會藏著,擬定默契效率是最高的。我是山西人,鄉(xiāng)下時常有盜墓發(fā)生,從歷史到現在流傳有一條不成文的規(guī)定,好朋友之間是不一起去盜墓的,親兄弟也不一起,只有親父子才可以盜墓,而且下墓的是兒子,上面守著的是老爸,因為老爸把兒子埋掉的幾率遠不如兒子把老爸埋掉的幾率。人性和正午的太陽一樣不能直視,世界上最高效的組織為什么一定是父親與兒子,因為把契約省掉了,只有充分信任。

  我們看現在所謂的互聯網上百億、萬億級的互聯網企業(yè),在組織上都完成了組織小單元化,業(yè)務的標準化。比如出租車,定位導航和匹配的計價體系就是標準、監(jiān)督方,乘客是需求方,司機是交付方。無論一天有多少筆業(yè)務,每一筆業(yè)務都是三角循環(huán),這就是高效的組織。

  640.jpeg

 

  無論那個行業(yè),當規(guī)模做大時,組織上都面臨著一個高效化的問題。高效的對象是規(guī)模和速度,組織一旦高效,可以有更快速的發(fā)展,搭載更大規(guī)模的用戶量。

 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(fā)展,之所以短短幾年誕生那么多的萬億級的企業(yè),就是由于技術的突破,使組織的效率、速度邊界、規(guī)模邊界被打破。而我們對技術的運用,就是找到切合機構、商業(yè)模式的小單元閉環(huán),并可以持續(xù)的循環(huán)。

  像電商一樣,形成小的閉環(huán),可以由線到面,由兩點變成標準的交付體系,而且不斷循環(huán)和加載,所以互聯網的上半場最大的特點就是,業(yè)務循環(huán)的參與角色足夠少。

  當然我們也不要所有人都復制,因為復制在特定環(huán)境才會出現。需要一個監(jiān)督方,參與者越少,足夠標準化,現在估值比較大的企業(yè)都具有這種特質,不僅單向循環(huán),市場量足夠大,可以無限附加,有數十萬計的學員,甚至百萬計的學員,這就是數字化升維。

  對標互聯網上半場,素質教育也有如下幾個特點:第一,供需資源足夠多,只是不夠標準而已。例如有足夠多的家庭,提供交付的課時也足夠多,但交易周期長。第二,統(tǒng)一品質很難。教學是人陪伴人的結果,而且往往藝術類的、素質類的老師,本身每個人都是千人千面的,使交付很難標準化。

  2018年以后,改革開放40年黃金期過去,所有行業(yè)面臨數字化升維,我認為未來更多是年輕人的機會,對于相對固化的組織而言,完成數字化變革太難了,原來固有的利益體系很難被打破。

  素質教育賣課時的過程當中,前端銷售端電子合同和買方和銷售,就是一個短閉環(huán),這是第一個標準化。還有交付端,素質教育的交付端,就是教師和家庭,老師要把學習能力、學習成果交付給家長和孩子。

  交付成果標準化的解決方案是依次連接學員家庭和教師,家庭是交易方、教師是交付方,把交付結果變成一串珠子,就可以數字化。以成果遞進為軸,形成N個標準化的交付成果,以成果為導向,師訓就變得標準化,完成這樣一個細分領域或者某個科目的產業(yè)互聯網。

640-1.jpeg

  總而言之,素質教育的數字化分兩大塊:第一,在銷售端賣課時要形成匹配課程、靈活運用的電子合同,以匹配超強的運營場景。

  第二,銷售完成以后,在交付端要以教學成果為導向,交付成果的集合給家長。合并前端和后端,就不再是賣課時的問題,而是給家長的成果呈現,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自然教學變得標準化了。

  部分機構當組織到一定規(guī)模,系統(tǒng)卻不好用,這是由于數字化的方法不對。無論前端還是后端,都需要有獨立的組織權利和能力,要獨立于現有運營組織之外。而且需要深扎業(yè)務一線的去做,直到數字化閉環(huán)跑通。

  此外,還要把公司權利透明化,在做系統(tǒng)的時候,不是一個IT部門的事情,而應該把公司核心權力、人事、財務整合進去。很多組織進行數字化的過程當中,沒有重視這一點,導致從一開始就很困難。如果這個時期是交給技術部門領頭,那么考核、工資、報銷,一方面受制于人事,一方面受制于財務,權利超越不了他們,容易導致數字化完成不了。

640-2.png

  所以,要完成數字化還需要系統(tǒng)能力覆蓋人事和財務能力。按照我的經驗,一個組織徹底完成一個小閉環(huán),如交付閉環(huán)和銷售閉環(huán),完成高效在線化運營、線上線下混合交付、多場景培訓、多場景運營的同時,得解決數字化團隊小組的能力和權利問題,還需要這個小組深耕一線,直到跑通。

  數字化并非SaaS軟件或者某個智能硬件,而是組織智慧的最大公約值。組織智慧變成系統(tǒng),并將之中臺化,之后賦能前臺,這樣才能夠形成三角的小閉環(huán)。

640-3.png

  在營收業(yè)務或者交付業(yè)務,獲得數據,形成數據后臺,就可以對業(yè)務行為、算法有提取,后臺算法再對中臺進行優(yōu)化,依次循環(huán),完成這樣一個升維以后,如果這個品類市場足夠大,肯定會形成足夠強的競爭力。

  總結的第一點,惟真惟誠,這個時代的創(chuàng)業(yè)者心中裝著什么就可以看到什么,真善美將是一切商業(yè)的價值觀底層,大家應該真誠面對你所做的事情,能夠說真話,能夠真誠的反省,你做這件事情到底有沒有價值,到底對這個社會、對這個時代、對人格的養(yǎng)成有沒有價值。

  總結的第二點,未來的企業(yè)核心競爭力就是空間×內容的N次方,N是數字化技術。無論企業(yè)是大是小,無論匹配什么樣的需求,如果要面臨競爭必須完成組織的高效率化,就是數字化。

  為什么是空間×內容?因為教育很特殊,它是人陪伴人的活動。在線教育沒有面對面空間感的場景,哪怕做到100分,也是50分;而線下這個老師做的再差,有一個面對面陪伴、有空間感,就是50分起步。教育是一個人陪伴人的服務,脫離了空間和好的內容,企業(yè)是走不遠的。

  秦漢胡同也會做全齡的產品和服務,一進院是國學,有3個科目;二進院是空間×生活服務×文化;三進院是做藝術館和數字文創(chuàng)。

  

  03. Q&A

  以下為多知網杭州站OpenTalk現場讀者與王雙強問答整理:

  Q:您好,王老師,您今天這個主題當中的問題,我們現在數字化怎么樣了,能不能分享其中一個細節(jié)?現在線上線下很多機構還是中小型的,都在用電子合同,從線下合同到電子合同,是怎樣一個過程?

  王雙強:團隊在一線要和業(yè)務用電子合同覆蓋,一份合同幾分錢。現在世面上有這種軟件,但難的是業(yè)務規(guī)范化。

  一堂課中各個人的進度不一樣,而且同一個學生可能在不同的校區(qū)學,得到多校區(qū)上課。秦漢胡同還有周末班、平時班,還有一些線下活動可以用課時可以抵扣,有展覽和演出集中展示,這么多的復雜的業(yè)務場景需要一個合同中臺,通過電子合同復雜場景去匹配,

  目前秦漢胡同大概92%的業(yè)務都在使用電子合同,我們也爭取盡快做到100%,實際上超過90%就已經很厲害了,因為這個非常難。匹配電子合同的同時要消課。

  使用電子合同核心原因是很多技術的壁壘被打破了,實現了和銀聯的對賬、財務系統(tǒng)、攝像頭的三方比對,如果沒有這個體系就不能形成監(jiān)督閉環(huán)。從合同形成開始,蛋糕就已經切好了,老師的績效、館長的績效、工資等都是由系統(tǒng)自動產生的。

  系統(tǒng)公平透明,這對企業(yè)效率是巨大的提高,而且可以用數字倒過來看看培訓,推出匹配的激勵制度,數字化對類似場景確實很有效。

  Q:我剛才看到秦漢胡同在淘寶也有天貓旗艦店,但是賣的是實物商品,為什么沒有賣課程或者課時?

  王雙強:秦漢胡同試過賣毛筆組合,比如說買課程送毛筆組合,做過類似的。

  Q:您講到平臺化、組織效率,像電商、打車都有很規(guī)?;?、標準化的東西,但是教育領域不太有,有淘寶教育、有騰訊課堂,但是機構把這些平臺當做一個引流渠道,教育周期長、交付品質不標準化,導致了現在不太有規(guī)?;臇|西出來。

  王雙強:機構本身要經歷這個規(guī)?;刭|教育從業(yè)人員很多是做內容出身,在戰(zhàn)略上或者技術上沒有這個想法,做大以后要么維持規(guī)模,要么爆掉了。還有標準化以后,不像電商平臺,照片拍夠了,有一個評價,價格定好就結束了。

  對賣課時的多品類機構而言,電子合同化是組織最高的數字化過程,如果組織本身突破不了這個,銷售端就卡住了,交付端更是問題,所以一個機構如果沒有10年以上的嘗試和迭代,沒有這種耐心很難長期做下去。

  對線下機構而言,前端很難,后端更難,因為需要一定的規(guī)模,比如說民樂也天然是一個互聯網的產品,鋼琴考級全國有幾百萬,假設一個用戶的UP值(每用戶平均收入)是1萬,那么就是上百億的市場,而為什么做不出來一個大的民樂品類?而且一個品類規(guī)模擴大之后,肯定還有其他品類,有成倍的遞增效益,但早期擴展是很難的。

  秦漢胡同全國有2萬多名民樂學員,400多位民樂老師,打破了互聯網燒錢的階段,可以通過樂團課、IP輸出,把這個品類按照產業(yè)互聯網的品牌做大,做到很多的用戶量,但是前端需要走幾年時間。而且每一個科目有每一個科目的特點,不積累到這一天沒有辦法完成在線化。

  Q:個體自身機構很難完成這樣的過程,是否有第三方機構這平臺幫助線下機構或者中小機構。

  王雙強:第三方實現不了,因為數字化不是簡單的SaaS服務,產業(yè)互聯網的解決方案應該是產業(yè)的領軍者解決的,比如有一個科技公司,這個公司高峰期有40個人,現在公司預算也在1500萬,從2012年到現在花了7年來解決這個問題。因為素質教育最大的痛點就是,這個組織有極小的概率可以自發(fā)的完成數字化的過程,因為需要“燒錢”,而且更重要的是組織能力的蛻變。

  所以產業(yè)互聯網中巨大的機會是在一些細分品類中,率先完成數字化升維,然后周邊賦能、整合,通過技術能力、產業(yè)能力、金融能力把這個蛋糕做大。投資人投素質教育成功案例很少,所以未來的投資模式也會發(fā)生改變,隨著技術的發(fā)展,技術把數據摸得更清楚,會對組織產生推動效應。

  Q:剛才聽到您說您這邊的數字化,我聽到比較多的是業(yè)務流程的數字化,但是其實教育數字化最困難的是課堂行為、老師能力的數字化,不知道咱們在這方面有沒有做過探索?比如說二胡老師有400多個,怎么評價這400多位老師的能力水平到底怎么樣。

  王雙強:就像二胡教學早期需要彈奏哪些曲子,往后彈奏哪些曲子,再往后樂團演奏,接下來可以按照孩子學習時間和課時形成一個突破,作為衡量老師教學能力的標準。總而言之,以結果導向,賣的不是周期,而是周期+結果。

  機構會給一個時間和幾級,什么樣的曲子、什么樣的舞臺、什么樣的展示,每一個人都要走這一條路,有時間快慢,但是得一步一步過,用這個倒逼老師提升教學教研。

  Q:課堂成果是不是也可能數字化?

  王雙強:這是課堂的教學管理,但是真正把家長引進來的還是顯性結果.讓家長監(jiān)督,如果每一個課堂都讓家長介入,對家長而言是一種騷擾,所以應該是階段性的顯性成果輸出。以民樂為例就是民樂演奏,把原來的簡單技能教授完成,并升維成樂團課,家長更愿意續(xù)費。

  把老師的交付能力變成一種組織的服務能力,加上讓家長參與進來,這樣成果和家長、孩子的接受和機構的交付形成一個三角閉環(huán)。

  多知網OpenTalk相關閱讀:

  北格韓雪:藝培千億級市場規(guī)模,“大行業(yè),小作坊”

  報考人數三年翻一番,21世紀教育集團陳清華解讀新高考下強基招生

  教培行業(yè)將何去何從?一村昂立教育基金合伙人林濤全面解讀